辛亥:搖晃的中國_有聲歷史讀物,說明一下:原來發過一次這本書,是節選的,本次所發是比較完整的版本。辛亥:一段精彩不輸三國的歷史百年中國,回望辛亥——農民:不許革命;學生:學堂不能碰;女人:戰爭不讓女性走開;幫會:趕個革命的熱鬧;陜西:一省六都督的故事;山東:藝人活演“打登州”;浙江:咱們商人有力量;江西:假印章、破機***和大都督;湖南:白條兒封官記……去臉譜化的歷史,檢討國民復雜人性;講細節性的故事,重尋百年變局源頭。革命者、立憲派、;庶h、投機客,虛虛實實,漲漲停停,教科書上呆板的人被這些瑣碎撐起來,就有血有肉,活了!缎梁ァ罚阂槐緯x懂尚武中國清末時髦之一,就是提倡尚武精神,號召士人棄文從武。人們到了日本,尋找日本強大的原因,說是西方乃至日本之所以強大,就是因為有這尚武精神!缎梁ィ簱u晃的中國》獨家奉獻1911年日本繪***的武昌起義地圖,特別附錄理解晚清民國的二十個關鍵詞,首義、情勢、會黨、尚武、軍國、留日、八旗、殉節、商團、學堂、辮子、旗幟、暗殺、******、報禁、新軍、國會、選舉、軍費、稅金,讀懂這些微博摘錄,要比說一句萬惡的舊社會管用得多。一場低烈度的革命,一個大變局的中國。本書辛亥:搖晃的中國化繁為簡,以老辣筆法,全景勾勒晚清民國大班底,追蹤這場中國內部的革命,呈現革命的創世記與諸神譜,講述對我們有特殊價值的一種重要真相。尚武中國,叢林之爭,槍桿與筆桿,暗殺與******,造反與經濟,革命與;,立憲與新政,科舉與學堂,里里外外,再現原態。真相,總在歷史最深處。
1913年3月20日晚10時許,宋教仁正準備啟程北上,在滬寧鐵路上海站遇刺。當時腰部中彈,急送滬寧鐵路醫院。宋即授意黃興代擬致袁世凱電,請確立憲法,保障民權。次日,袁世凱電復假意慰問,并下令“限期破案”,“依法重懲”。不料因傷勢過重,宋教仁于22日凌晨4時27分不治身亡。消息傳出后,舉國震驚。3月24日,兩租界捕房捕獲兇手武士英,搜獲密謀刺宋的確鑿證據,查明此案是袁世凱通過國務總理趙秉鈞所干的。一個月后,案犯武士英暴死在獄中。事后,宋案證據通過報刊公布于眾,輿論嘩然。4月26日孫中山從日本抵達上海,在黨內急商對策。6月25日德國駐華大使照會外交部,拒絕引渡宋案要犯洪述祖。于是,孫中山只得作二次革命的打算。
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清朝統治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。1911年(農歷辛亥年)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義爆發后,各省相繼起義響應,形成了全國規模的革命運動,終于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,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******制度。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******。由于資產階級的妥協退讓,革命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所竊取。
貴州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張百麟,在孫中山革命理念指引下,從立憲派走向革命黨,為推翻清王朝在貴州的統治、建立貴州大漢軍******作出了卓越貢獻。然而,知道這段歷史和張百麟的人并不多,因此,在海內外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時,謳歌張百麟及其率領革命黨人為推翻帝制、建立共和而作出的杰出貢獻,有著重要的意義。
1911年是一個注定改寫歷史的年份,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在這一年轟然倒塌,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至此壽終正寢,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社會形態發生了根本變化,并對未來的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。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,對歷史最好的紀念莫若還原!缎梁:國運1911》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,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再現了清末黃花崗起義、立憲運動、保路運動、武昌起義、獨立風潮、民國建立、清帝退位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。作者試圖通過全面展現1911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,以引起當下讀者對歷史、對未來更深層次的思考,在緬懷為民族獨立自由作出貢獻的志士仁人的同時,探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。
美國歷史學家易勞逸在論述1949年國民黨政權失敗的原因時說,“如果一座建筑物在暴風雨中倒塌了,那它倒塌的原因是什么呢·一個科學的回答是首先將建筑物的結構特性、其次對風暴的強度做仔細的觀察。如果發現這座建筑物的結構已經腐壞,人們就必須仔細掂量,倘若沒有暴風雨,它是否就不會倒塌。然而,事實是暴風雨已經來過了,建筑物已經倒塌了,那么,可以說暴風雨是建筑物倒塌的原因嗎·”歷史的大事件如火山的突然噴發,在人們驚嘆于這種瞬間爆發的力量之美時,研究者或許更應該細致的考察其歷史地層下的暗流涌動。
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(清宣統三年)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。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、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、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。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******統治,挽救民族危亡,爭取國家的獨立、民主和富強。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,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。
1911年,歲在辛亥,10月10日夜的零星***響,將一個疲態盡露的老大帝國搖晃得如泰山之崩。武昌發生的那些事,是一場意外,意外里的意外。這場意外,毀了一個王朝,像扳道岔一樣,把古老的中國,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。在中國,第一次出現了沒有君王的政治,在亞洲,第一次有了參眾兩院的民主共和國。
“戊戌變法”(1898年)失敗以后,在風雨飄搖的中華大地,尢數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奔走呼號、前仆后繼。紹興軒亭口秋瑾英勇就義、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死難、上海車站宋教仁被刺、黃興等人數次被迫流亡海外,紅顏知己的溫柔與白發慈母的惦念、革命黨人的堅貞不屈與腐朽勢力的陰險狡詐,血與火、淚與愛、親與仇。無不令人扼腕嘆息。本書真實地描繪出這幅滄海橫流、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。
《1911再讀辛亥革命》一共分為6集,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前夜、起義、武昌起義爆發、憧憬、逆流、破曉六大部分,全片的拍攝時間在一年左右。據節目執行總編導李黎介紹,由于孫中山先生是著名的漂泊者,攝制組基本追尋著孫先生當年的足跡,在日本、英國、香港、美國、武漢、南京等地進行實景拍攝。 李黎對記者表示,今年是辛亥革命95周年,能夠以第一人稱敘述當年那段歷史的當事人已經沒有了,也沒有更多的中國近代圖片。大部分歷史資料來源于當年的入侵國,包括八國聯軍,攝制組特意從海外找來大量晚清圖像。以及當年參與過辛亥革命那段歷史的當事人的資料,這其中有一些非常罕見的照片,在之前關于辛亥革命的歷史文獻片中很難看到。